容若决定冒险营救素未谋面的吴季子,
仅仅因为被好友顾贞观填的两首词所感动。
这险可不是一般的险,
因为吴季子牵涉的案件是由先帝钦定的。
万一康熙龙颜大怒,
纳兰父子会吃不了兜着走。
所幸,时机来了,谋略对了。
容若树立了一个“视兄弟如手足”的典范。
一
“容若老弟,在下别无他愿,但有一事相求。”
每次酒酣之后,顾贞观都要郑重其事地求容若。求容若干什么呢?无非是求他设法营救吴兆骞,即吴季子。
吴兆骞此事,涉及一桩大案,说来话长。
那吴兆骞聪明过人,从小就能读懂极其深奥的《太玄经》,且过目不忘。人们盛传他自小就好动狂放、桀骜不驯。
有个小故事极具代表性。
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吴兆骞居然取下稍显愚钝的同学的帽子小便,同学哭着去找老师告状,老师责问缘由,他毫无怯意,竟然理直气壮地回答:“与其戴在俗人头上,还不如拿来盛小便。”老师摇头叹息:“此子必惹大祸。”
由此可见吴兆骞狂放不羁之形状有多么出格,而老师也是一语成谶。
顺治十四年(1657年)八月,吴兆骞去金陵(南京)参加江南乡试,凭自己的文才顺利地中了举人,这本来是件大喜事,却不料祸从天降。
同年十一月,一位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的给事中,名为阴应节的人,参奏考场弊案,顺治皇帝闻之震怒,要求重新进行复试,并严加查办。于是,次年三月,吴兆骞赴京城到礼部点名时,即被差役拿下捆绑起来送往刑部下狱。
过堂初审之后,按顺治帝的决定重新进行复试。复试那天,本来就天寒地冻,考场上更兼刀光剑影,戒备森严,顺治帝又亲自坐镇考场,空气简直都凝固了,让人喘不过气来。不少考生胆战心惊、手脚冰冷,无法下笔。而吴兆骞这个奇葩干出来的事情匪夷所思,居然交了一张白卷。
关于吴兆骞交白卷一事,流传着三种解释:其一是说吴兆骞突得风寒,疾病缠身,不能落笔,故交了白卷;其二是说吴兆骞惊吓失常,心悸手抖,不能握笔,故交了白卷;其三是说吴兆骞将复试视为奇耻大辱,痛斥朝廷所为,掷笔不从,于是提交了白卷。
相对来看,我比较认同第三种说法,相信那固执骄傲的书呆子吴兆骞是将复试视为奇耻大辱,因而消极抵抗,故意交白卷。“掷笔”是有可能的,但至于是否“痛斥”,这就难说了。因为当时警戒如此森严,吴兆骞敢出言痛斥的话,估计交白卷的机会都没有了。
据说对于此事,顺治帝十分恼怒。清军铁骑横扫中原大地一统天下之后,江南文人怀明抨清,鼓动不满,顺治帝早有给予惩戒的想法。这次“南闱科场案”正好是一个送上门来的契机,而吴兆骞托病不从,交上白卷,简直是无视大清王朝的威仪,故此埋下祸根。
后来,此案主考官被处死,一大批考生受到牵连,而吴兆骞起初被判为死刑,幸亏有多名爱才官员在其中周旋,最终改判流放。
特定时期,大清王朝对稍有不满情绪的江南文人恣意罗织罪名,使其人头落地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对吴兆骞特例不杀已经是皇恩浩荡了。于是,吴兆骞在顺治十五年(1658年)12月22日发配到边塞苦寒之地宁古塔。这一年,吴兆骞28岁。
当时京城文人以及江南才子们对吴兆骞的遭遇十分同情,赠诗话别,极为感人。其中以吴兆骞的师友吴伟业撰写的《悲歌赠吴季子》最为著名:
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十三学经并学史,生在江南长纨绮,词赋翩翩众莫比,白璧青蝇见排诋。一朝束缚去,上书难自理。绝塞千里断行李,送吏泪不止,流人复何倚。彼尚愁不归,我行定已矣。
八月龙沙雪花起,橐驼垂腰马没耳,白骨皑皑经战垒,黑河无船渡者几?前忧猛虎后苍兕,土穴偷生若蝼蚁,大鱼如山不见尾,张鬐为风沫为雨,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噫嘻乎悲哉!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
此案发生的时候,容若尚且年幼,才三四岁。此时了解事情始末之后,容若深深知道,毕竟是顺治帝亲自治罪,想要救回吴兆骞,难度实在太大,风险也实在太大。想想看,伴君如伴虎,偶尔一点儿小差池,说错一句话或做错一件事,导致人头落地的情况实在太多了,何况要去推翻先皇的定案呢?
所以每次顾贞观说起营救一事,容若总是顾左右而言他。然而一日,顾贞观拿出自己为吴兆骞写的两首词给容若看。
帝心惑之仇妃多娇 开局大帝修为,我打造无敌宗门 盛夜硝烟 流放海岛赶海发家,疯疯赚疯啦! 巅峰战神 中国猎人 一品神医妃 抗战:我有个军火库 重生80:装傻赚钱真香 人在春秋:开局成了周天子 综影视唐糖的慢穿之旅 末世空间:囤囤仓鼠幸福生存指南 绝世龙帝 权力巅峰:从领导大秘开始 超品天眼神医 拥有摆烂系统的米乐 星剑情缘 宝可梦:转生成为影君子 我靠焚尸超凡入圣 海贼:俘获女神就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