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飞出租屋里就有传真机。
他写好了这则声明再仔细检查了一遍,没发现不妥的地方,他就将这张纸给直接通过传真机发到了孟曦东那里。
孟曦东拿到传真看了一遍,心中一喜。
肖飞发给自己的这则声明就是一篇独家新闻呵!是可以大书特书一番的。
在孟曦东来看,肖飞对自己是很够哥们义气了,有什么好处都是想着自己。那么,自己也要好好帮帮他才对。
这么想着,孟曦东就开始思考如何做这篇新闻才能对肖飞更有利。
捧和贬都是有技巧的。
孟曦东左思右想还是觉得做这个新闻需要来一次大范围的新闻调查。
只有经过大量的走访调查,然后才能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广大民众包括历史学界都对《明朝那些事儿》赞誉极高,这部书深得读者期待,大家都期盼着它能早日出版,个别人的诋毁只如天狗吠日,根本不能损害这部经典著作的一丝半点光辉。
你京华新报上不是说,《明朝那些事儿》这书毫无价值,并蛊惑人们不要买这书读这书吗?那我就让你看看民众的真实声音!
你一个历史系的博士算个什么玩意,你说《明朝那些事儿》不好,没价值什么的,它就没价值了吗?老百姓一人一口唾沫能把你人淹死!
嗯!如果能采访到吕泽林和钱大理。两人再继续为《明朝那些事儿》说好话的话,那这记耳光就更有力度了。
估计其他媒体也会想到这个吧?
可惜,也不知两位史学泰斗还愿不愿接受采访呢。
孟曦东开始将自己手下的记者召集来分派任务。这是要把这个事做成个大新闻。大家一块进行采访,到时候发表出来一块署名就是。
四个记者去做街头随访,看看街头百姓对《明朝那些事儿》的看法。
《明朝那些事儿》前头新闻炒得挺火,京城重地,媒体林立,普通民众对舆论影响较大的事件一般都会有所了解的。
很多人肯定会对《明朝那些事儿》有个深刻的印象。
别小看了路人的意见发表,有时候真个是极为精辟和到位的。
广泛的民意支持。比个别专家的信口雌黄要有力度太多。
另外两个记者去北大历史系,去采访肖飞的同学。顺便的,对其他系的学生也做个采访。
当然,孟曦东对此是有所担心的。
有句老话说的好,同行是冤家reads;。
北大学子都是很自傲的。大家同样学的历史,你一个才上了半年不到的新生就推出了历史类的大作而且造成了轰动,你让其他学子情何以堪呐?估计绝大多数历史系的学生对肖飞都是又羡又妒的。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能发表公正的评价吗?
估计是很难的。
但孟曦东仍然还是让自己手下的记者去北大做采访,他要探探底,看看这些历史系学生对《明朝那些事儿》的真实看法。
至于若是他们一边倒地批评肖飞,批评《明朝那些事儿》该怎么办,那也不是个什么难事儿,新闻是自己来主写的。倾向性当然由自己来掌握,同样的采访结果,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啊。
孟曦东浸淫新闻多年。新闻里头的道道还是门儿清的。
在新闻记者的眼里,天下是没有所谓没缝儿的蛋的,要想做你的负面,不管你如何防范,他们都能找到做你负面新闻的黑材料。
当然,若是想把黑的洗白。那也是容易的,把一点点的闪光点无限放大。那就是个卑鄙小人也可以被包装成道德典范。
《明朝那些事儿》写得还是相当经典好看的一部书,想要夸夸它,那还不容易吗?
病娇女主的清纯师尊,她又娇又软 怨念成仙 嗜血缅北,真千金从地狱杀回来了 女主还在立人设,炮灰女修卷疯了 星际之我觉醒了天眼 孟四十九剑 一觉醒来,千金她变了! 五年后,顾夫人携崽归国飒爆豪门 太古天帝 身在江湖之决战长安 南宋之我主沉浮 早你一步 重生之俗人一枚 神道复苏 从修真界回来后我杀疯了 控卫之神 妃妾同娶?我死遁后摄政王徒手挖乱葬岗 你好,我来自上个文明 一世容晴 离人落浓妆